您好!欢迎访问上海牧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站!
咨询热线

17621170138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流式细胞抗体染色的原理

流式细胞抗体染色的原理

更新时间:2025-10-16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87
  流式细胞抗体染色是流式细胞术中的关键步骤,其原理基于抗原-抗体特异性结合,通过荧光标记的抗体识别细胞表面或内部的特定分子,结合流式细胞仪的光信号检测实现细胞分型与定量分析。具体原理及操作要点如下:
 
  一、核心原理
 
  抗原-抗体特异性结合
 
  荧光标记的抗体通过其抗原结合位点,精准识别细胞表面或内部的特定分子(如蛋白质、糖类等)。这种特异性结合是流式细胞术区分不同细胞类型的基础。
 
  荧光信号激发与检测
 
  结合后的荧光抗体在激光束照射下被激发,产生特定波长的荧光信号。流式细胞仪通过光电倍增管等检测器捕获这些信号,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,最终由计算机分析生成细胞分群图谱。
 
  多参数分析
 
  流式细胞术可同时检测多个荧光通道,实现对细胞表面标记物、胞内细胞因子、DNA含量等多参数的同步分析,从而全面表征细胞特性。
 
  二、染色方法分类
 
  表面抗原直接染色
 
  操作:将细胞与荧光偶联抗体直接孵育,无需固定或破膜。
 
  适用场景:检测细胞表面分子(如CD4、CD8等T细胞亚群标记物)。
 
  优势:操作简便,保留细胞活性,适用于后续功能实验。
 
  胞内抗原染色
 
  操作:
 
  固定:使用多聚甲醛等试剂固定细胞,保持细胞形态并减少活性。
 
  破膜:通过Triton X-100等打孔剂在细胞膜上形成通道,使抗体进入胞内。
 
  染色:加入荧光偶联抗体,与胞内抗原(如细胞因子、转录因子)结合。
 
  适用场景:检测胞内分子(如IFN-γ、IL-2等细胞因子)。
 
  注意事项:破膜步骤可能影响细胞骨架完整性,需优化条件以减少非特异性结合。
 
  三、关键操作步骤
 
  样本制备
 
  将组织或细胞悬液处理为单细胞状态,确保细胞活性(如使用肝素抗凝处理外周血,或通过酶解法消化实体组织)。
 
  调整细胞密度至适宜范围(如每管含1×10⁶个细胞),保证实验组间一致性。
 
  抗体染色
 
  表面染色:
 
  加入荧光偶联抗体至细胞悬液,轻柔混匀后避光孵育(通常2-8℃或冰上,30-60分钟)。
 
  使用洗涤液(如预冷PBS)去除未结合抗体,减少背景干扰。
 
  胞内染色:
 
  固定细胞后,加入破膜剂打孔,再加入荧光抗体孵育。
 
  若检测细胞因子,可提前用高尔基体阻断剂(如BFA)阻断分泌,提高胞内信号强度。
 
  死活细胞区分
 
  使用死活染料(如7-AAD、PI)标记死亡细胞,避免其自发荧光或非特异性吸附抗体导致的假阳性。
 
  注意:固定后的细胞无法用核酸类死活染料区分,需在染色前完成死活鉴定。
 
  上机检测
 
  过滤样本以去除团块,防止堵塞流式细胞仪。
 
  尽快上机检测,避免荧光素猝灭(尤其是避光保存的样本)。
 
  调整仪器电压和补偿,确保信号完整显示,并设定阈值提高数据收集效率。
 
  四、质量控制要点
 
  抗体选择与优化
 
  考虑抗体特异性、荧光素信号强度及标记方式,避免同型对照来源或浓度不一致导致的偏差。
 
  通过抗体滴定实验确定最佳用量,减少背景染色或样本浪费。
 
  对照设置
 
  单染对照:确定各荧光通道的补偿值。
 
  同型对照:排除非特异性结合。
 
  FMO对照:明确多色染色中的阳性分界。
 
  生物学对照:验证实验条件对细胞状态的影响。
 
  仪器校准
 
  定期校准流式细胞仪的光电倍增管电压、增益及荧光补偿,确保数据准确性。
 
  根据阴性对照信号调整电压,保持实验间一致性。
扫一扫,关注微信
地址: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新源路155弄16号新源商务楼718室 传真:Shanghai Mulong Biotechnology
©2025 上海牧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17655号-1